squarefoot 5平方 Logo

第一凶兆:新盘劈价浪接浪

文汇报  2013-10-21  26 #讲谈楼市
当年:泡沫爆 楼市衰足5年

 由一手楼劈价引发楼市一级一级向下调整的情景,港人不会陌生。1997年7月,乘著香港回归祖国的喜悦,当时的楼价升势就如近年般火热,中原指数(CCL)更升穿100点,破当时历史新高。岂料,回归后不久,亚洲金融风暴爆发,股市大泻,经济及楼市向下,负资产涌现,失业率飙升,业主断供致使银主盘大增,直至2003年爆发「沙士」,中央与香港签署CEPA及推出「个人游」救港,楼市才止跌。

10.6万负资产蒸发财富

 由1997年高峰起计至2003年,足足跌了5年,CCL由1997年6月的103.82点,跌至2003年8月31.77点的历史低位,跌幅达69.4%,多少人破产,多少人财富被蒸发。原来的德政、时任特首董建华提出的「八万五」政策,成为楼市下调的代罪羔羊。负资产单位数目在2003年6月创下新高,达10.6万个,负资产直至2012年第2季才首度消失。

 恐怖的是,当楼市跌势已成,政府出甚么招都没用。董建华领导的特区班子更先后停止卖地、停建夹屋、停售居屋,至2003年沙士爆发后更矢言停建居屋,连续超过5年没有增加供应,政府亦陷入财赤。

停卖地救市 政府陷财赤

 当年发展商要卖楼,减价、推优惠,甚至蚀卖,同样花招百出。其中2002年推售的九龙站擎天半岛。当时发展商九仓多次推出优惠,包括一、二按首两年免息、免供优惠及低至1%按揭利率,优惠总数相等于楼价半成至一成二不等。又曾推出换楼买家可享60天特长成交期,更可透过各大龙头代理购入该盘,获豁免出售现持物业之佣金,减价手法层出不穷,但对当时楼市亦起不了甚么作用。

今日:成交缩 大倾销追业绩

 楼价指数(中原CCL)去年至今升约26%,企稳于120点的历史高位。港府的「3D辣税」,即额外印花税(SSD)、买家印花税(BSD)和双倍印花税(DSD)出台后,楼市成交大幅萎缩一半,对豪宅的打击更大,交投剧挫九成。上半年受辣招及观望一手销售新例等影响下,发展商上半年销售按年跌21%,一手楼在8月份由于有多个可以「免疫」的细价盘推出,才稍为活跃。

面对现实减到有承接

 然而,卖细价盘要弥补全年售楼业绩谈何容易,发展商近期终面对现实,肯大幅劈价。有发展商坦言,一定要减到市场愿意承接的价位。于是针对本地港人买第二套房及内地客入市成本的优惠措施,五花八门推出,明里暗里都在减价,务求有买家愿意接货。

 资深测量师陈东岳指出,发展商在反映各项优惠之后,以比二手价平两成的定价推售西九豪宅货尾,较特别的是以大幅回赠印花税70%作招徕,这是以补贴大部分税项来减轻买家的入门费用,无疑成功吸纳到一些积聚的购买力。但以往经验显示,同区二手盘势将因此受压,个别业主如在此时急于套现,必须要以比新盘更低叫价,才会较易成功出售,从而形成楼市一级一级向下调。

二手跟随 轮番减价

 陈东岳又认为,在现时民调下,料港府各项「辣招」税项不容易在立法会大幅修订,楼市将持续成交萎缩。明年本港经济表现可能较今年逊色,在新盘减价潮带动下,整体楼价或会慢慢下调最多20%,中小型住宅楼价在刚性需求强大下,或会下调较窄幅5%至10%。

免责声明:凡注明 Squarefoot编辑部 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 7广告有限公司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 Squarefoot 赞同其观点。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实用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Whatsapp

以电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