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盘劈价加快回调 后市将反覆偏软
楼市落重药,半年间连推两项重税,最高付税金额高达楼价23.5%,楼市升势显著减慢。本报统计,今年首9个月楼价累计升幅只得3.8%,跑输同期升幅为4.3%的通胀,住宅交投更跌至每月平均约3,500宗至4,000宗的水平。最近多个豪宅新盘接连推出「减辣优惠」,被业界视为楼价回落的「催化剂」,楼市料已走入转角市,后市将反覆偏软。
辣招推出至今满1年,统计今年首9个月的楼市表现,楼价仍然上升,根据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指数由年初的115.6点,升至9月底的120点,升幅为3.8%,乍看数字会以为辣招无助遏抑楼价,但必须留意,去年同期的升幅为15.37%。与之相比,可见今年楼价升幅已大幅放缓。
官方楼价指数结束5连升
根据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公布数字,今年首9个月的消费物价按年上升4.3%,换言之,楼价升幅较通胀更加缓慢,显示楼价升势已经受控。翻查去年资料,全年通胀升4.1%,同期楼价则升21.43%,两者存在极大差距。研究预测,今年全年通胀将为4.3%,观乎最近新盘楼价不断贴近二手,预计二手楼价亦会跟随回落,后市「跌多过升」,全年楼价升幅料将落后通胀。
上周四差饷物业估价署公布9月楼价指数,虽然只是按月回落0.32%,但就结束此前连续5个月的升势。莱坊董事及研究部主管林浩文于接受访问时直言,楼市已进入转角市。高纬环球大中华区评值谘询部董事张翘楚亦称,近月新盘以税务优惠吸引买家,优惠并占楼价一个颇大比例,但要留意这些楼价折扣并不会计入楼价的帐面计算,将影响差估署的楼价指数计算,预期楼价实质已有所回调。
购买力涌新盘 二手受压
美联物业首席分析师刘嘉辉指,一手新盘在「供应增、需求减」之下,定价将有压力,尤其市场预料短期内将有多个新楼盘登场,定价上更为克制。新盘溢价收窄,注意力及购买力势必投向一手市场,因此需要放盘的业主唯有调低价格才能吸引买家,预期未来楼价仍有下调空间。
事实上,自政府去年推出双辣招,包括买家印花税(BSD)、额外印花税(SSD)加强版,楼市明显走进「分水岭」。本报统计过去1年楼市变化,BSD去年10底推出时,CCL约116.07点,当月住宅成交量约8,855宗,其后至12月曾跌至114.38点,成交宗数更急减61.6%至3,400宗。
DSD影响大 交投剧跌60%
惟楼市日渐消化BSD影响,资金流向中小型物业、工商铺市场,楼市火速重拾升势,至2月时CCL更突破120点,市场亦录得6,420宗住宅成交。政府于是在今年2月底再出招,推出双倍印花税(DSD)冷却楼市,之后半年CCL一直徘徊在118点至120点,最新则报120.72点,较1年前升4.4%。交投量方面,住宅成交量徘徊在3,500宗至4,000宗左右的极低水平,较1年前下跌约60%。
有用
放盘分类 | 费用 | 广告有效期 |
---|---|---|
售盘 | ||
普通楼盘 一般放盘 | 港币:1000 (或使用 屋币:1000) | 有效:90日 |
黄金置顶盘 比置顶盘优先排序 曝光增加两倍至三倍 | 港币:3000 (或使用 屋币:3000) | 有效:60日 |
租盘 | ||
普通楼盘 一般放盘 | 港币:1000 (或使用 屋币:1000) | 有效:80日 |
黄金置顶盘 比置顶盘优先排序 曝光增加两倍至三倍 | 港币:3000 (或使用 屋币:3000) | 有效:6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