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uarefoot 5平方 Logo

越高山低谷 楼市再攀峰

文汇报  2017-06-01  794 #讲谈楼市

港人砖头文化蒂固 20年累升六成

香港回归祖国转眼20年,如果要找一样东西来反映其间香港经济及社会民生的发展变化,楼市可说是最佳历史写照。中原集团主席兼总裁施永青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访问时形容,伴随过去20年本港经济及社会问题的演变,楼市数度起跌,破天荒连政治冷感的中产也上街游行,曾一度6年间急跌70%,其后至今反弹4倍,回归20年计仍上升60%。他表示,本港资金充裕,过去的起跌反令市民的砖头文化加强,楼价或还会向上,但入市时机则已过。 ■香港文汇报记者 梁悦琴

施永青3岁由上海来港,1978年辞掉地产公司职务后自立门户,与中学同学王文彦共同创立中原地产,每人投资5,000元于港岛中环万宜大厦分租一张写字枱作为办公室,1981年在北角和富中心附近开设首间分行,至今已经成为香港最大地产代理公司,网络更扩展至内地、澳门及台湾。去年中原集团佣金收入约192亿元,由1万元变192亿元的创业故事,他可谓是香港楼市的传奇人物。

廿载两迎低谷被迫缩编

然而,施永青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他的起跌亦是香港楼市演变的印记。他一度要闩近一半分行及裁员数百人。1997年10月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香港楼市泡沫随之爆破,加上2003年香港又爆发沙士(SARS)疫潮,到处「疫厦」,香港楼市跌至低谷,由高位计跌达70%,逾10万名小业主的物业沦为负资产。中原地产被迫大幅减铺,本港分行数目由1997年9月的320间大减近一半至2003年底只有172间。

亦在2003年,中央对香港推出个人游及与港签署CEPA,令香港楼市及经济重现曙光,楼市开始拾级而上。中原2004年初起再扩充,分行由172间增加至2006年年底的280间。但由于扩充速度过快,其后又将分行数目减至2007年年底的245间。2008年又遇上金融海啸,楼市急冻,成交较沙士时期还差。

施永青回忆:「我捱过几个寒冬,97年、03年,但系呢次可能唔止寒冬咁简单,而系冰河时期!」 同年7月中原更向600名营业员及区域经理发出警告信,未能达标者「冇得留低!」

楼价与市民购买力脱节

年关难过年年过,金融海啸近十年后的今日,中原分行数目再增至达380间,楼市亦再创新高,据该行的CCL楼价指数,1997年6月30日为100点,至2003年8月24日低见31.77点,六年间下跌68.23%,最新报158.26点,十四年间由低位反弹3.98倍,而以回归二十年计上升58.26%。但施永青坦言,目前本港楼价已与市民购买力脱节,经济环境亦大不如前。现时香港经济增长亦只有2%至3%,不如以往有双位数字增长,人口增长速度减慢,又无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来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杯羹,同时又排外、仇富,令资本主义变质,令外来人却步。

免责声明:凡注明 Squarefoot编辑部 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 7广告有限公司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 Squarefoot 赞同其观点。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实用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Whatsapp

以电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