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uarefoot 5平方 Logo

銀主盤單月至少增兩倍

文匯報  2016-03-20  #講談樓市
視為樓市指標之一的銀主盤成交,今月僅半個月已錄至少35宗,當中不乏蝕手個案。業界指出,今年的銀主盤可謂「來得快」,單截至本月18日已錄得至少35宗,與2月份的逾10宗比較,急升逾兩倍,反映經濟轉向下,業主的持貨力和財力轉弱、無力供款,令銀主盤增加,無疑為樓市響起警號。

世紀21測量師行董事蔡漢陞指出,目前市場約有120個至130個銀主盤,以該行處理的放盤就佔約65個。單以今個月計,已錄得至少35宗成交,幾乎追上2月份的十多宗及1月份廿多宗的總和。他形容,銀主盤成交近期的確「來得快去得快」,主要由於銀主願意擴大議幅,往往達25%至30%,而買家往往都是用家,有見價錢回落便迅速入市,亦反映銀主睇淡住宅市道。

業主持貨力轉弱淪銀主

銀主盤量雖仍遠未及1997年樓市泡爆的劣況,蔡漢陞認為目前銀主盤有增加趨勢,近年本港經濟轉弱,基建進度放緩,零售及旅遊業萎縮,進而蔓延至樓市,部分業主持貨力轉弱,無能力償還貸款,令抵按的物業落入銀主手上。

業界估銀主貨3年內達萬伙

事實上,多位業內人士在年初已發出銀主盤急增警告,於年初,資深投資者、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預計,3年內將有1萬伙銀主盤湧現市場,成為其「細價樓爆煲論」後再為市場所關注。雖然目前的銀主盤成交與1萬伙仍有一段距離,不過近期接踵而來的銀主盤成交卻不能忽視,當中不少更出現貶值離場。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早前亦撰文指,銀主盤個案開始現升勢,當中不乏蝕讓,縱然實際數字未見大升,但足以喚起巿場關注。觀乎去年以高按揭成數入市之買家,其物業或已成為「負資產」,若然本港經濟比預期差、失業率嚴重惡化,屆時個別業主可能無法清還按揭而出現斷供,為銀主盤增加埋下伏綫,銀主盤的數目相信會進一步上升,當中高按揭成數新盤將會是銀主盤的一大來源。

去年入市物業部分已成「負資產」

觀乎近日不少銀主盤成交,不少個案的造價往往較其買入價溢幅有限、甚至貶值易主,大埔帝欣苑一個千呎單位,原業主於2014年3月以820萬元買入,及後將單位數度抵按,最終無力償款由銀主接手,並於上個月以780萬元售出,較網上銀行估價900萬元低出13%,物業賬面蝕40萬元。

何文田豪宅帝庭園一個逾千呎的三房單位,原業主於2011年以1,620萬元連車位購入該址,去年中由銀主接手,及至日前以1,800萬元連車位成交,持貨單位5年僅升值11%。

同時,有銀主願以低於業主買入價放盤。大圍名城二期盛薈一個複式戶,業主於2012年9月斥2,502萬元一手買入,及後將物業抵按多達7次之多,最終無力償債被銀主收樓,單位在拍賣場上開價2,000萬元,較買入價低出「5球」,成為屋苑入伙6年來首宗複式銀主放盤。

免責聲明:凡註明 Squarefoot編輯部 的所有文字圖片等資料,版權均屬 7廣告有限公司 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 Squarefoot 讚同其觀點。文中所涉面積,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實用面積。文中出現的圖片僅供參考。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Whatsapp

以電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