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uarefoot 5平方 Logo

施政报告助增土地供应 引仲裁年增五千伙

文汇报  2014-01-20  20 #讲谈楼市
政府每年供应目标2万伙,但过去两年均未达标,补地价项目偏少以及铁路沿线项目供应时有「流标」,令土地供应不稳定成为「致命伤」。新一期施政报告提出以仲裁机制解决补地价问题,可望令上述问题得到解决,使土地供应更稳定和有效率的同时,也达至增加供应的目标。新鸿基地产联席主席郭炳江预计,倘仲裁机制实施,每年可额外增加4,000至5,000个住宅的土地供应。他又指施政报告令土地政策清晰,可稳定楼价。■香港文汇报记者 颜伦乐

郭炳江昨出席「公益慈善马拉松」活动时,形容仲裁机制是一项「突破」。他认为,仲裁机制有助增加发展商与政府就补地价达成协议的机会,最重要是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补地价金额。又指过去一、两年减慢推出新楼盘,主要由于就补地价未能达成协议。若施政报告中所讲仲裁机制落实,并达到政府预期效果,补地价程序加快,私人土地供应「会加快好多,相信每年会多四、五千伙」。

新地5个项目或试用

有关机制下,除了将农地转为住宅的申请外,工厂转写字楼及酒店的申请都会增加,郭氏预期发展商会因此加快推出住宅供应。他又提到,新地旗下将有四至五个项目会考虑利用仲裁机制,包括将工厂转为写字楼、酒店及住宅等。

事实上,若翻查过去3年政府的土地供应情况,可以发现政府虽然每年扬言要供应2万伙,但一直未达标,当中补地价项目偏少也是原因之一。

成功个案少预期八成

以2012-13年度计算,该年度的补地价项目只贡献700个单位供应,较预测供应量3,300伙少近八成。地政总署日前公布,去年4月至12月补地价收入只得31.9亿元,较2012-13年财年的120.76亿元跌73.5%,可以预计,过去1年的补地价项目所涉单位可能较700伙更少,肯定少于去年初预测的3,500伙。若最终补地价每年提供的单位数量,可如郭炳江所指增加至最多5,000伙,将占每年供应2万伙的25%,增加供应之馀,也令政府可较易达到年度供应目标。退一步说,即使最终补地价提供的单位数量少于5,000伙,政府亦可较清晰掌握补地价供应的实际完成时间,而毋须「估估下」。

助打开补价「死结」

对于有业界担心,仲裁机制或会令人联想到政府变相调低补地价,资深测量师陈东岳指,虽然仲裁机制下补地价金额的确可能下跌,但亦不可排除补地价最终会高于发展商预期水平,而且仲裁机制得到地政总署及发展商双方的同意,可望缩短以往一拖数年的商讨过程,有助加快一手供应的推出,从这个角度来看,仲裁机制仍然好处多于坏处。

地产建设商会执委会主席梁志坚日前表示,补地价仲裁机制实际上已提出好几年,但政府与地产商一直认为实行时有困难,今次正式于施政报告提出,至少为过往经常「打死结」的补地价磋商提供一个方法解决。

免责声明:凡注明 Squarefoot编辑部 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 7广告有限公司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 Squarefoot 赞同其观点。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实用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Whatsapp

以电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