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uarefoot 5平方 Logo

7年批出151幢 百宗動手活化

Squarefoot Editor  2017-11-13  1.4K #Property Hit News

本港工業北移,令工廈出現大量空置,政府為釋放工廈價值,遂於2010年4月推出活化工廈政策,及至去年4月起截止申請。政策期內,工廈空置率顯著下跌;惟同時由於不同行業進駐工廈,違契使用衍生安全問題。去年6月迷你倉大火之後,發展局及地政總署嚴查工廈違契,令工廈發展前景未明。

申請率與獲批率偏低

根據活化工廈政策,准許樓齡15年或以上工廈,業主可免補地價將整幢工廈改裝作非工業用途,政策一度於2013年延長,及至去年4月停止接受申請。政府資料顯示,政策期內共接獲248宗整幢工廈重建或改裝的申請,已批准涉及151幢,釋放約1,862萬方呎樓面面積。不過據業界資料顯示,已簽立文件着手進行計劃的僅約100宗,以全港共有約1,400幢工廈來看,申請率與獲批率屬偏低。事實上,活化工廈政策推出後,工廈空置率有回落跡象,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顯示,2008年本港私人分層工廈空置率約為6.5%,到2015年已降至約5%。在2008年,工廈空置率最高的兩區港島南區(11.9%)及觀塘(9%),到2015年時分別降至約7.9%及5.1%。

迷你倉大火引發討論

由於工廈租金相對地舖和商廈低廉,吸引不同行業如藝術工作室、室內遊樂場,以及派對室等進駐。不過去年牛頭角淘大工業村有迷你倉發生大火後,當局陸續大力打擊違契經營工廈場所,例如發展局6月提出修訂《建築物條例》,將出租工廈作住宅列為刑事罪行;地政總署亦於去年向15幢涉違契使用的工廈單位發出警告信,要求糾正。當中包括在大圍安豪工業大廈經營近8年的乒乓球訓練場,今年更罕有將鴻圖工業大廈「獨立音樂界紅館」Hidden Agenda表演場的物業「釘契」。當局收緊監管的舉措,引起社會討論現時工廈政策是否切合市場需要。

Disclaimer: All wordings and pictures which indicated Squarefoot editor are the copyright of 7 Advertising LIMITED. Acknowledgement is required if other parts of this publication are used. The cont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does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advice and it does not mean that Squarefoot agreed the points. The area which show in the article is salable area if there is no special circumstances. The pictures is for reference also.

Share by Facebook

Share by Whatsapp

Share by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