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uarefoot 5平方 Logo

首置客減印花稅 300萬元樓交100元

Squarefoot Editor  2023-02-23  1.1K #Local Property Policy

政府:五方面監察樓市 無需「減辣」

財政預算案維持樓市「辣招」不變,但就調低上車盤的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稅率)稅階,減輕首置客負擔,令市場有少許驚喜。當中,300萬元樓劃一交100元,較調整前慳4.49萬元;400萬元樓交6萬慳3萬、800萬元樓交24萬慳6萬,措施即日生效。政府指出,有五方面指標監察樓市,相信減首置印花稅不會引發炒風。業界認為,今次減首置印花稅可惠及千萬元以下的物業,有利增加樓市交投,但由於省下金額不多,對樓價實質影響不大。而是次調整亦適用於非住宅物業。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

過往樓價200萬元或以下的住宅單位,從價印花稅才適用100元,新一份預算案將適用範圍放寬至300萬元或以下的單位,由舊制稅款4.5萬元大減至新制下只需100元,慳稅4.49萬元。至於樓價400萬元單位,舊制涉稅9萬元,新制下降至6萬元,減少33%或3萬元。而800萬樓舊制稅款為30萬元,新制減少6萬元或20%至24萬元。

去年成交 九成人屬首置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於記者會上解釋指,是次調整住宅物業從價印花稅,是調整附表二,即並非投資或境外需求,是針對本身沒有物業、即俗稱的首置人士。他指,觀乎去年樓市成交量,有九成人為首置人士,且大部分為中小型單位,冀能減輕相關人士負擔。

他又指,此前已經看過「上車盤」或「大少少(面積)」單位的價錢,而印花稅稅率也很久沒有作修訂(自2010年以來),故決定修訂,「減一啲,用來做裝修費也好」。對於樓市影響,他回應指,措施不會刺激樓市,因現時如要「短炒」是需要付額外印花稅,又指現時樓市經過調整後,已趨向平穩,故現作調整時機較為合適。

料3.7萬人受惠 少收19億

政府消息人士補充,在稅階調整後,樓價200萬至1,008萬元物業的稅款會有所減少,預計這項措施將令3.7萬名買家受惠,政府每年因而少收約19億元。消息人士指,受惠人數的預計是基於去年物業成交量而定,去年住宅物業成交量約3.25萬,而非住宅物業約4,500宗。又透露,2021/22年度物業印花稅收入共328億元,2022/23年度則錄138億元,按年度大跌58%。

至於為何沒有「減辣」,政府消息人士則指,政府一直密切留意樓市情況,並從五大方面去觀察,包括樓價變化速度及幅度、未來供應、外圍經濟、樓市氣氛以及成交量,強調政府非一成不變,並重申沒有減辣時間表,但會一直監察市場情況而調節。

該人士又提到,過去兩年樓市平均成交量,與引入辣招後20年相比,平均成交量仍然相若,而目前市民的供樓開支偏高,供樓開支佔入息中位數百分比仍處高水平,因此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仍視之為有效,不會因單一因素(如樓價或成交量下跌)而撤辣。

省錢不到樓價1% 影響有限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昨指,調整印花稅階不是撤辣,因本身不是需求主導計劃的一部分,調整是幫助上車客,但對樓市的刺激作用有限,例如800萬樓只慳約6萬元稅,買家不會因為節省幾萬元稅而買樓,但可幫助上車買家減輕生活負擔。

他認為,樓市表現與息口的關聯性更高,政府現階段不撤辣是正確做法,加上政府重啟投資移民,現時大環境貿然撤辣未必適合。如果撤辣,應該撤特別印花稅,如果業主買樓後,一旦在短期內遇上經濟困難,就可以賣樓套現。

高力亞洲估價及諮詢服務行政董事周若瑜亦認為,新措施讓自住買家減輕負擔,對偏遠及新發展區內的中小型單位較受惠。政府用意雖好,但所省下的金額不到樓價的1%,實際對樓價影響不大。

Disclaimer: All wordings and pictures which indicated Squarefoot editor are the copyright of 7 Advertising LIMITED. Acknowledgement is required if other parts of this publication are used. The cont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does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advice and it does not mean that Squarefoot agreed the points. The area which show in the article is salable area if there is no special circumstances. The pictures is for reference also.

Share by Facebook

Share by Whatsapp

Share by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