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公共屋邨重建是其中一個增加公屋供應的方法,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透露,西環邨及馬頭圍邨兩個樓齡約60年的屋邨將清拆,原址重建後的伙數較現時增加近一倍,其中馬頭圍邨重建後的單位倍增至4,000個,政府並將投放合適的遷置資源。
按照政府的公屋計劃,西環邨附近的加惠民道最快2029年會有新屋邨落成,房委會屆時可以將受清拆影響的西環邨居民調遷到該屋邨,以騰空西環邨展開重建計劃。政府消息人士指,有關項目如果順利落實,重建後的西環邨可以提供約1,100個單位,較現時只得約600個單位多八成,料首批居民於2029年遷出。
政府消息人士補充,宋皇臺道與土瓜灣道交界將在2027/28年度有新屋邨落成,可安置馬頭圍邨居民,故政府決定分期進行馬頭圍邨重建計劃,料首批居民於2027至2028年遷出,整個項目完成重建後,能提供的公屋單位數量會由現時2,000個倍增至4,000個。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指出,房委會會在發展局的配合下爭取把該兩個舊屋邨的周邊土地納入重建地盤,希望令兩幅難得的市區用地能提供更多公營房屋單位,滿足市民訴求。翻查資料,西環邨佔地逾2.45公頃,馬頭圍邨則佔地近3公頃。
此外討論多年的大坑西邨重建計劃也有進展,林鄭月娥透露行政會議近日已批准由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建局合作落實項目,但先決條件是平民公司必須妥善安置原有租戶,而按平民公司與市建局的構思,重建後的大坑西邨項目可提供超過3,300個單位,較現時增加一倍多,包括1,300個供重置現有租戶的單位,以及2,000個由市建局發展的「港人首次置業」單位。
公屋聯會:重建長遠紓公屋壓力
公屋聯會表示,多個舊屋邨的發展密度低,有必要在重建時增加地積比率,而重建期間雖會增加輪候時間,但認為只屬「短痛」,長遠則能紓緩公屋壓力。
聯會認為,房委會及房協可透過「換地」,將原屬房協的屋邨重建後,用作接收房委會舊屋邨的居民,例如於土瓜灣樂民新村重建完成後,可用作接收馬頭圍邨的住戶,以便加快馬頭圍邨重建;而位於港島、分別屬房協及房委會轄下的健康村及模範邨,亦可採用類似模式加快重建。
Like
Property Type | Price | Ads Period |
---|---|---|
For Sale Property | ||
Normal Listing Typical One | HKD:1000 (or Hsemoney:1000) | Valid:90 days |
Golden Top Listing Higher position than Top listing 2-3times better performance | HKD:3000 (or Hsemoney:3000) | Valid:60 days |
Rental Property | ||
Normal Listing Typical One | HKD:1000 (or Hsemoney:1000) | Valid:80 days |
Golden Top Listing Higher position than Top listing 2-3times better performance | HKD:3000 (or Hsemoney:3000) | Valid:60 day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