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uarefoot 5平方 Logo

【劏房之殤系列一】「奇則」驚世 地產商賺到盡

Squarefoot Editor  2018-10-30  2K #Property Hit News

樓價高企下的香港,衍生出一個又一個怪現象,其中一層超多伙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居住環境日趨惡劣,難怪香港的宜居指數越來越低。過去經典之作有紅磡環海.東岸的一層36伙、洪水橋尚築的一層34伙,近日有大角咀地盤申請重建住宅,圖則顯示一層達35伙。業界剖析,一切源於地價及樓價高昂,地產商為了提高樓盤可銷售面積,於是盡量壓縮公用設施樓面,又因為開放式單位利潤更高,遂爭相劏細單位,最終演變出一層卅多伙的「奇則」。■香港文匯報記者 顏倫樂

恒地近日向城規會申請重建大角咀大志工廠大廈,據地產商申請文件披露,地盤擬重建為1幢樓高30層的商住大廈,未來擬建圖則的住宅樓層,竟然設計了多達35個單位,但只得6部升降機,每層單位數量之多直逼3年前九建發展的紅磡環海.東岸一層36伙的「劏房之城」。

「奇則」衍生「黑廁」「黑廚」

翻查資料,其實近年香港不少新盤都出現這類一層超級多伙的設計。除了上述的兩個樓盤外,富豪系發展的洪水橋尚築和宏安地產發展的沙田薈蕎,也分別一層34伙及一層32伙。同時,當伙數多了之後,設計上就很難做到「戶戶單邊」,大部分單位就只一邊有窗,廁所、廚房就顧不上,衍生「黑廁」及「黑廚」,廁所、廚房的空氣流通不暢,令居住環境質素大大降低。當市場大量出現這類奇則,小市民不禁想問一句:「點解要起到咁逼?」

減少走火梯增可售樓面

建築師學會前會長吳永順曾解釋過這現象:「一幢樓至少要有兩條走火梯,三幢樓併起來只係需要三條走火梯就夠,那我就減了三條走火梯,原本用來起走火梯的面積又可拿出來賣!」他指,在以往「建築面積」年代,地產商不介意一個地盤起多幢樓,「戶戶單邊」令廁所、廚房都有窗,因為可以將走火梯計入建築面積出售,就不會想到這種方法。「以前賺盡有以前的計算方式,今日新例後繼續發揮它的功能,影響建築設計,甚至樓宇外形。」

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如果由使用率的角度去看,地產商為了增加更多可出售樓面,可能會將共用的走廊面積縮細,而且樓價持續上升,亦推動地產商興建更多超迷你單位:「市場變化影響地產商興建更多細單位,因為細單位更好賣,於是每層樓面就會分間出更多單位。」

制訂面積下限處境兩難

城大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說:「如果一幢樓的共用地方,設計上能壓縮的話,變相會多了實用面積。地產商都會想盡量利用面積,但建築面積定死了,所以只可以在現有的建築面積框框中,爭取最大的可銷售實用面積。」

潘永祥無奈指,樓價高企下,這類一層超多伙的設計不會改變,因為開放式單位銀碼細,有一定市場。而政府的處境亦兩難,如果限制私宅面積下限,又會有市民因為長期無法上車而埋怨政府,原因是他們的首期原本足夠入市買迷你戶,但當整體面積上升,中型單位的入場樓價會較高,他們又要繼續「儲首期」。

Disclaimer: All wordings and pictures which indicated Squarefoot editor are the copyright of 7 Advertising LIMITED. Acknowledgement is required if other parts of this publication are used. The cont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does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advice and it does not mean that Squarefoot agreed the points. The area which show in the article is salable area if there is no special circumstances. The pictures is for reference also.

Share by Facebook

Share by Whatsapp

Share by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