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uarefoot 5平方 Logo

重建華富邨 鬆綁薄扶林

Squarefoot Editor  2014-01-16  19 #Property Hit News
提出重建華富邨及放寬附近一帶限制,預計可提供約2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比現時多一倍。 華富邨居民對重建計劃反應不一,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愁」,有人相當期待,但亦有人擔心安置問題。有長策會成員亦表示,最重要是處理好居民安置,又建議重建後公屋及居屋比例訂為3:1。

可建公屋逾2萬伙增倍

華富邨於1967年首期落成,樓齡已逾40年,其中有數座樓早前更因鋼筋嚴重生鏽,要在外牆利用鋼架加固。雖然政府曾打算將華富邨全邨清拆重建,但遭房委會在2008年初反對。今次施政報告終於再次提出重建,梁振英更為薄扶林鬆綁,放寬華富邨附近一帶土地的限制,以配合華富邨重建計劃,用來興建公營房屋,安置受重建影響的華富邨居民,報告預計,放寬發展限制後,至少增加11,900個公營房屋單位,加上華富邨的9,000個單位,合共可建逾2萬個單位。

消息人士解釋,決定重建與否主要視乎有沒有遷置資源、重建後的發展收益等。消息人士又表示,連同華富邨地皮,涉及放寬限制的地皮共6幅,其餘5幅包括置富道、華景街、華富邨以北、華樂徑及雞農灣。當中除了置富道地皮外,其餘是休憩、綠化地帶及政府機構社區用地,需要申請更改土地用途,由於要通過城規會和諮詢地區意見,故未能提供任何時間表,政府稍後會進行技術、規劃,以及搬遷研究,再交由房委會跟進。

華富邨居民對重建計劃則「有人歡喜有人愁」,從華富邨落成便遷入的黎女士,現年68歲,她指,邨內有電梯的地方不多,對上了年紀的人而言,出入相當不便,而且邨內缺乏公共設施,連長椅也不多,每天早晨馬路邊的石壆坐滿了長者,故相當期待重建計劃;同樣住在華富邨40多年的黃伯就指,非常憂慮不獲原區安置,而派到屯門、天水圍等新界地區,他又指,自己在南區住了半世紀,所有人際網絡均在區內,而且此區空氣好、交通方便,不欲離開,即使原區安置,亦擔心會變成「屋對屋」的密集式設計,黃伯坦言,一日未有規劃大綱,心情都會忐忑不安。

公屋居屋比例最好3:1

身兼公屋聯會主席的長策會成員王坤估計,政府會分階段重建華富邨,並在附近的置富花園找地皮興建單位安置重建居民。他建議公屋及居屋的比例訂為3比1最合適。南區區議員柴文瀚則認為,當局應該盡快重建華富邨,他表示重建需時20年,過程拖得太久,對居民來說不是好事,他又擔心重建後區內交通壓力會很大。

Disclaimer: All wordings and pictures which indicated Squarefoot editor are the copyright of 7 Advertising LIMITED. Acknowledgement is required if other parts of this publication are used. The cont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does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advice and it does not mean that Squarefoot agreed the points. The area which show in the article is salable area if there is no special circumstances. The pictures is for reference also.

Share by Facebook

Share by Whatsapp

Share by email